“你们怎么还在田里忙活,不是已经秋收结束了吗?”在中馆镇小河村,以往秋季收获之后因冬季天冷而空置的农田热闹非凡,引得路人好奇发问。“这就不懂了吧!如今这冬闲田可大有文章。村里的人大代表帮我们找到了家门口赚钱的好工作。”正在田间搬运秸秆的脱贫户刘腊香自豪地向路过的村民做着解释。顺着刘腊香示意的方向望去,人大代表王和青正在给堆秸秆的务工人员讲解准备基料的注意事项。对于就业途径单一的务工人员来说,临近年底还能就近务工增收,是最期盼、最幸福的大好事,此刻可以看到劳作务工人员脸上掩不住的笑容。
近期,中馆镇小河村人大代表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时发现,村内土地资源有限,同时不少群众反映每年秋收后大片冬闲田闲置未被有效利用,村民们急切渴望找到新的增收途径。民生无小事,发展是关键。为开辟切实可行的致富路,走访的人大代表迅速行动。经多方考察研究并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条件,发现种植赤松茸极具潜力。王和青代表随即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议,提出利用冬闲田种植赤松茸壮大集体经济的建议。此后,人大代表们邀请菌菇专家、种粮大户进行产业规划,多次前往省内有种植经验的合作社、九江学院、京九国贸批发市场考察调研,在全面摸清种植技术、市场前景、销售途径以及本地耕种与灌溉实际情况后,制定出可行性方案,积极向帮扶单位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争取项目资金,探索水稻、菌菇轮作产业模式。
如今,中馆镇小河村冬闲田中的赤松茸种植项目开展得热火朝天,目前该村已流转冬闲田12亩,带动村内36人就业,实现增收4万余元。项目周期还将为村集体收入带来显著增长,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望着曾经闲置的土地如今被厚厚的稻秆覆盖,村民们充满希望。小河村人大代表王和青感慨道:“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挖掘能让群众致富的好点子是我们的使命,看到村里有了新发展方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所有努力都值得。”
发展赤松茸产业只是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缩影,在今年的县乡人大代表“三亮一评”述职评议会议上,选民们对小河村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给予了积极肯定。一年来,中馆镇小河村人大代表推行移动走访,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带着真诚与热情深入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宁静的农家小院,还是在繁忙的田间劳作间隙、傍晚村民纳凉的聚集地,都能看到代表们与选民亲切交流的身影,他们认真倾听选民的心声,详细记录每一个问题和建议,真正实现了与群众的无缝对接。人大代表刘双莲是其中突出典范,她心系困难群众,主动服务村里的困难老人,解决独居体弱老人就餐难题,坚持为他们送饭从未间断,赢得村民广泛赞誉与尊重。在“三亮一评”工作中,还有很多民生实事,以“丰收成效清单”“文化成效清单”“康养成效清单”的形式进行了展示,代表们“亮身份、践承诺、勇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民意的尊重与关切,彰显了强烈责任与担当。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从深入调研、提出方案,到付诸实践、初见成效,中馆镇小河村人大代表在不同的领域积极作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镇人大也通过多种形式对这些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和宣传,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激励着更多的代表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下一步,人大代表们将持续聚焦民生需求,全力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中馆镇人大供稿)
责编:石小玲
审核:陈典洪
终审:付文龙
监制:朱景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