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刘肩三:铁肩丹心

刘肩三,又名刘汉才,1892年12月5日出生,江西省都昌县汪墩乡后垅村人。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都昌县委组织部长,余干县委书记,红十军第七旅政委、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兼任都昌县委书记,都湖鄱彭四县总指挥部总指挥。1930年11月,遭遇国民党“围剿”,弹尽粮绝后被俘,慷慨就义。其革命事迹载入《中国共产党人物传》及省、市、县志。图为刘述波等人根据刘肩三的英勇事迹,以素描画册的形式讲述刘肩三在都昌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历史。

1912年,刘肩三考入南康府中学,后回乡执教小学;1916年秋,考入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19年5月7日,“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从北京传到南昌,刘肩三带领省农专学生立即响应,拟定开展学生运动。

刘肩三回到都昌,在县立高小任教。1922年,都昌遭受洪灾,县知事刘燮臣不顾民众死活,除了增加本年度征缴,还要追缴5年旧欠。刘肩三带领绅士代表前往县公署为民请愿。刘燮臣竟将刘肩三扣押,激起全县震怒,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近郊农民扛着扁担锄头涌进县城,包围了县公署。斗争持续三天,刘燮臣被迫放出刘肩三,吓得跑回南昌。

1926年2月,经共产党员刘越(都昌人)介绍,刘肩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刘肩三又介绍刘聘三、王叔平加入共产党。同年3月,刘越、谭和、刘肩三、刘聘三、王叔平在都昌城南的南山庙秘密聚会,成立了中共都昌县第一个党小组。

成立党组织后,刘肩三肩负使命,先后在汪墩后垅村、蒲塘庙办起了两所平民夜校,亲自给农民讲课,为都昌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打下了基础。

刘肩三在都昌举办了两期党务训练班,建立农民协会。

1926年,都昌县人民自卫队成立,刘肩三任大队长兼职导员。1927年7月,中共都昌县委成立,刘肩三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组织部和农运委员会工作。

1927年夏,刘肩三等33名中共党员干部被迫撤离南昌。1928年底,刘肩三调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员;1929年7月,刘肩三被中央派往景德镇从事工人运动。

1930年9月3日,刘肩三率红十九团回汪墩。10月,刘肩三率部到都昌张岭,恢复了中共都昌县委,兼任县委书记,建立了都湖鄱彭四县革命根据地。

1930年11月,成立都湖鄱彭四县总指挥部,刘肩三任总指挥,带领赤卫队坚持斗争。11月16日,因弹尽粮绝,刘肩三被俘。

1930年11月17日,刘肩三唱着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来源:都昌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江建峰 刘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