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焦虑恐慌,抗疫期间这样做

当前,江西省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如何理性面对疫情,消除心理恐慌,走出负面情绪,告别心灵阴霾,且听心理学博士、华东交通大学教授舒曼怎么说!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密切关注疫情的最新信息,感染人数、预防措施,这一切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每个人都在希望,都在心底企盼,希望数字永远停留在那里,不能再往上涨了!

但今天确诊病例已逾4万。新冠肺炎在蔓延,心理的焦虑在表层之下持续低吟,这是一种无意识边缘上阴暗沉郁和令人不安的存在。

打个比方,我们每天眼看着同胞被不明的敌人带走,我们会是什么心情?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慌。

昨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基层一线的一名工作人员被确诊了。这个消息让他所有的同事、家人感到恐慌。

更让人心慌的是难辨真假的信息,周围的一切都太令人焦虑和恐惧了。

为何会引发焦虑和恐慌?因为人心是善良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把几个婴儿放置在一起,一个婴儿的啼哭,会引发其他婴儿的不安。从王阳明心学所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人的美好与善良发端于此。

重负荷压力之下会导致能量耗竭。大家有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场景:准备好的台词,临上场就忘了;老师提醒考试时间快到了,发现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疫情期间,医生高强度的工作自不必说,此外,还有基层人员、路面交警、管理干部等等,都在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压力之外,能量容易耗尽,情绪容易被激怒。

如果说疫情是个意外性的灾难,那么,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可能意味着创伤。比如早年遭遇过遗弃、分离、居丧、亲人重病等,“隔离”会激发早年创伤的感受并活现在当下,使人体验到严重的绝望、被抛弃感,激发抑郁和焦虑情绪。

最后,在疫情之下,我们普遍感受到焦虑,焦虑会使人对危险的信息过于敏感,就像晚上走在墓地里,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心惊肉跳。

在疫情蔓延期,我们会额外关注媒体信息,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用大脑稀缺的资源来应对网络无限的信息,我们的时间被切割,精力被分解,从而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的困难。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袖手旁观,每一个人支持的力量都很重要,但也要承认并且接纳,自己此时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

面对这次疫情,除了一线人员外,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在有限的事情里,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当我们每一个人照顾好了自己,我们就更有信心和希望来抗击疫情。

面对这次疫情,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我们除了自爱,还要学会爱人。在身处险境时,我们给予他人一点点的帮助,都是一种极为有力的支持。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也会收获巨大的回报。当我们感受到被支持、被信任、被身边的人接纳时,我们便不再孤独,便会充满了力量。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感恩一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学会发现家人的五个优点,并尝试向他们表达出来。

隔离在家,不能出门,这是一个事实,我们要学会接纳这个事实,接纳是积极应对的前提。就像喝了咖啡晚上失眠时,当我们理解“是因为咖啡,所以失眠”,我们就能够接纳它。既然睡不着,那就起来看会儿书,想睡的时候再睡吧。

既然出不了门,那就让生活回到最简单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之中吧。吃饭、思考、睡觉,这不是我们一直期待中的生活吗?

但过一个简单的生活的谈何容易?朋友圈里满屏的新闻,微博里不断刷新的求助贴……模糊性信息,会使感知能力产生颠倒、重构及虚构联想。同时,要防止恐慌情绪感染,这会导致认知“狭窄通道”的产生;要避免“瓶颈”认知,这会弱化个体心理。

我们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从使用之前就要计时,每天不要超过自己预设的时间。同时,要谨防一些为吸引眼球贩卖焦虑的新媒体,适当阅读权威媒体的新闻,增强掌控感,这有助于降低恐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