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精彩回放(视频)

       


       01这堂爱国课来得正是时候!它已在澳门这所学校上了整整70年

在庄严振奋的音乐和响亮的口号声中,三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战士迈着整齐步伐走来,在他们对面排成一排的是四名澳门小学生。稚嫩却坚定的小手,从战士刚毅的大手中接过一面叠得方方正正的五星红旗,这正是去年9月1日,也就是开学第一天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那面国旗。

这些小学生来自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这次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五星红旗从国旗护卫队战士的手中传承给了这群学生。而热爱祖国的开学第一课,在这个学校已经有70年的传承历史。每年开学之际,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教师与学生们都会重温那个关于勇气、信念、传承与爱的故事,那个老校长不畏险阻也要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这位老校长名叫杜岚,是一位巾帼英雄,她有着传奇的一生。自从1936年执教澳门濠江中学,杜岚就决意为澳门的爱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切,决心将濠江中学改造成为一所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劳工子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新型学校。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杜岚夫妇连结婚戒指都典当了出去,也丝毫没有动摇办学意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时任澳门濠江中学校长的杜岚带着一台收音机,早早便来到学校。下午3时,当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时,伴随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来自天安门的国歌,杜岚老校长带领着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那个时候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升旗本身带有巨大的阻力。面对澳葡当局的百般刁难,杜岚老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澳葡官员自知理亏,但也只答允升挂一天,而在杜岚老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持下,五星红旗最终在濠江中学、在澳门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从此以后, 濠江中学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70年来从未间断。

为了能在这一天准时升起这面五星红旗, 杜岚校长在几个月以前就派人到内地联系此事并订购五星红旗。同时为了不影响按时升国旗, 杜校长甚至请人给五星红旗拍照,并以照片为样板, 买了10 多米红布, 自己亲手制作,后来这面五星红旗还曾被展示在濠江中学的荣誉室里。

杜岚老校长多年不改赤子情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那天清晨,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老校长平时走路还需要拄着拐杖,而在升旗时,她把拐杖一搁,径直走向升旗台,兴奋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国旗,和孩子们一起迎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阳光灿烂的第一天。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老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她满怀激动地作诗道:“两情一国创新䣭,又赖群贤齐献谋。昌盛繁荣应有待,故园可藉已无忧。”这其中饱含了她对澳门与祖国光明未来的无限畅想。2013年,享年101岁的杜岚老校长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流传着,成为一代代澳门学子宝贵的爱国课。从1949年到现在的70年间,这一课从未中断。

杜岚老校长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她对祖国母亲的爱则为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内地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澳门与内地交流时的语言障碍,杜岚老校长从内地请来优秀教师,并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就这样,濠江中学成为在澳门率先推广普通话的学校。杜岚老校长曾在演讲中说道:“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是国际性的,我们要使大家认识到今天的人民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才是可爱的,才是有前途的。”

杜岚老校长总说她做的是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而她确实也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千千万万澳门学子和教育工作者。直到88岁,她才放心传递手中的接力棒。现任澳门濠江中学校长的尤端阳是杜岚老校长的接班人,也是她的女婿。尤校长继承了杜岚老校长的教育理念,他将杜岚老校长的故事写进了濠江中学的校史读本,作为开学第一课教给孩子们。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濠江中学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爱国情怀也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学习国旗、国徽、国歌的知识,坚持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今74岁的尤校长依然坚守在讲台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他说:“虽然我74岁了,但相比杜岚老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到88岁),我还很年轻。”杜岚老校长用自己的行动给一代又一代的澳门学子上了最宝贵的开学第一课,尤校长又将这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继续发扬光大。

2019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四位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学生朗读了他们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和同学们一起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信中写道,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公民》课程渐渐理解了祖国母亲的含义:“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会张开温暖的怀抱关爱呵护我们,祖国母亲就是我们的坚强依靠。”

孩子们在信里提到的《品德与公民》课是每个澳门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项课程中,低年级的学生会学习国歌、国旗和国徽的国家象征意义,学习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学习中国民族的多样性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对祖国的认同感在澳门学子心中种下爱国爱澳的种子,让学生们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与祖国之间割不断的联系。

2017年,澳门遭受强台风“天鸽”的袭击,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澳门驻军在协助澳门政府,争分夺秒,抢险救灾。澳门市民也自发为救灾军人送水送饭。祖国与澳门之间的血脉真情流动在所有人心间。

正像孩子们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写道的那样:“两年前可怕的‘天鸽’台风把我们这里搞得又脏又乱。在您的亲自关心下,驻澳部队的解放军叔叔出动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澳门迅速恢复了整洁和秩序。看到解放军叔叔们疲劳不堪的样子,周围很多人都感动得哭了,我们也因此真正懂得了祖国母亲的含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20周年。当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舞台上再次响起《七子之歌》时,我们会发现,歌中表达的澳门游子对回到祖国怀抱的渴望,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后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回归之后依然永远不忘祖国,把澳门和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杜岚老校长升起的五星红旗,到孩子们接过的五星红旗,澳门与祖国母亲之间的血脉深情无法割舍,中华儿女就是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中感悟五星红旗的含义,懂得国家是什么、爱国又是什么。正如董卿所说,无论何时何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不仅仅传到了现场孩子们的手中,也传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红色,既是无上的荣耀,又是肩负的责任。五星红旗将在我们的手中飘扬得更加美丽,国家也将在我们的建设下变得更加富强!

02这一幕感天动地!攀登者用血肉之躯在珠峰搭成“中国梯”,只为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在珠峰北坡海拔8600米的地方,有一处30米高、几乎垂直的峭壁,如同大自然使用天斧将雪山垂直劈开了一块——它就是曾经令所有登山者们都谈之色变的“第二台阶”。这是从北坡冲顶的必经之路,因其攀爬难度之高,上世纪60年代之前从未有人成功克服,从珠峰北侧登顶的路线被定性为“飞鸟也无法逾越”。而如今,“第二台阶”早已不再是那个无人能征服的冰冷峭壁。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就在这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阶”处,仅凭人力架设起一架金属梯。这架金属梯不仅帮助这批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它还担负了33年神圣的使命,截止到2008年,它总共帮助了1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实现了自己的珠峰梦。这架金属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

“人在那个高度,每一个动作都非常需要体能。光是打四个岩点、把那个梯子用尼龙绳绑在上面这几个动作,就因为缺氧,我们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今年70岁的共和国同龄人——“无腿老人”夏伯渝亲历了1975年“中国梯”的架设,他正是在这次攀登中,因冻伤失去了双腿。然而在今年《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述”中他告诉我们,第一架“中国梯”并不是金属梯,而是中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用血肉之躯所搭成的人梯。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那个时候突击顶峰的有四个队员:突击队长王富洲、摄影师屈银华、队员刘连满、队员贡布。他们四个人从8500米出发以后,就来到“第二台阶”。面对这个阻退众多登山者的绝壁,他们没有退缩,最后刘连满提出:搭人梯!

 

 

攀登珠峰所穿的高山靴底下绑的是冰爪,脚下带有如此尖利的冰爪是绝对无法搭人梯的。屈银华当时没有犹豫,马上就把自己的高山靴脱下来,穿着袜子踩在刘连满的肩上。但因为岩壁比较高,光一个人的话不足以爬到上面去,所以他就在岩壁上打上冰锥,用一只脚踩在冰锥上,然后再打一个冰锥上去。为了更稳地站在光滑的冰锥上,他最后连毛袜都脱了。终于上到岩壁上面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么高的海拔上、这么寒冷的气温下,他的脚很快就被冻伤。

(照片中三人从右到左依次是:贡布、王富洲、屈银华)

 

刘连满甘为人梯在底下撑起队友,耗尽了巨大的体能,无法再继续前进。其他三人把唯一的一个氧气瓶留给了刘连满,“你在这里休息,我们去冲顶,回来的时候我们再一块儿下撤”。王富洲三人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成功从北坡登顶,终结了“第二台阶”不可逾越的神话,让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了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处,也成为世界范围内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批人。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这是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上珠峰峰顶的时刻。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现场,已经86岁的贡布老人通过连线告诉我们,登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我拿出背的国旗升起来,在那飘,那个时候天气是最好的。”

 

 

以贡布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不仅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正是在他们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北大登山队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北大登山队7名学子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成为中国平均年龄最小的成功登顶的团队,在世界之巅绽放了属于中国青年人的锐气和光芒。他们也来到了节目现场,舞台上中国三代登山队员隔空对话,贡布老人送给北大登山队员铿锵有力的八个字: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正是一代接一代登山人乃至中国人,凭借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才一次次突破极限,攀登至难以想象的高度。这种精神将永远随着中国人的脚步留在“中国梯”屹立的峭壁之间,和五星红旗飘扬的雪山之上。

       03最美九旬奶奶曾是江姐的狱友!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们走得太早了,我很想念他们。”

阳光普照,干净整洁的房间内,95岁的郭德贤奶奶欣喜地展开一面旗。这面红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但它们的排列与五星红旗不尽相同。此刻,她的脸颊上映着红旗的色彩,仿佛是胜利的曙光。这面由《开学第一课》节目组与重庆白公馆监狱旧址联系复制给老人的红旗,还原了一个历史中真实的故事,一个革命志士们制作“五星红旗”,冲出禁锢,迎接新中国的故事。

郭德贤奶奶曾是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狱友,她们曾在渣滓洞被一起关了8天。今年95岁的郭奶奶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精神饱满,讲起话来依然思路清晰,在她的话语起伏间,充沛的情绪感染了所有观众。

郭奶奶是一名革命者,她是白公馆脱险志士,曾与《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一些革命志士们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狱中。而小说《红岩》中所描写的“绣红旗”的故事,便来自于他们的真实经历。在《开学第一课》中,郭奶奶用生动的回忆讲述起那段往事。

1949年10月7日,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7天后,白公馆的难友们听到了消息。在看守特务的监视下,他们激动地欢呼,但是只能用耳语般的音量;他们激动地拥抱,但下一个动作只能借势在地上连连打滚。那一夜,没有人睡得着。罗广斌忽然有了个主意。

“同志们!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扛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去!”

“我们扯下红花被面,那时我们还不知五星图案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议论,认为应放在旗中央,形成圆圈。”

革命志士们没有剪刀,他们就用一把铁片磨成“小刻刀”,将黄色的草纸刻成五颗五角星。五星红旗做好了,虽然制作粗糙,战友们却把它像宝一样地藏在了牢房一块地板下。

“结果有几句话传遍了整个监狱里头: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抬着我们的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郭奶奶回忆起战友们制作红旗的经过,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光,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那时的憧憬与信念。

然而,在胜利的喜讯中,革命志士也将面对敌人最后的疯狂。但他们依然热血沸腾地,把坚贞的爱和欢乐的激情“绣”进红旗中,心中的汹涌澎湃让他们的双眼晶亮,和闪亮的金星相互辉映。脱险之后,郭德贤和罗广斌又回到了白公馆,去取那面“五星红旗”。回忆起当时看到的牺牲的战友们,郭奶奶不禁泪流满面。

“惨得很。那些家属就哭,哭啊。伤心得很。”

“他们走得太早了,我很想念他们。我们多少同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红旗能够永远飘扬。”

 

70年过去了,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董卿朗读着《红岩》中绣红旗的文段,演员们用歌舞演绎着激动人心的场景,我们仿佛能看到那面红旗中心光芒四射的星。看着95岁的郭奶奶展开这面“不一样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心也为之一震。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对当年被关押在狱中的人来说,是胜利的曙光,是活下去的希望,更是心中至高无上的信念和荣耀。而今,历史中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志士给予了我们延绵不绝的精神力量。郭德贤奶奶的意气风发,不禁让人想起那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们就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永远挺立在山岭。今天我们能在这里聆听这段故事,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人,用生命为我们“绣”出了一面最美丽的五星红旗。

而今,五星红旗飘扬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我们也将用千分情万分爱,去保卫它,让五星红旗指引我们迈向光明辉煌的未来。“我们也缅怀着你们,请放心!”

       04总设计师首度揭秘,如何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

“小玉兔,你在月球上工作那么辛苦,晚上睡觉休息吗?”

“会啊。只不过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所以我一觉就要睡14天呢。”

“小玉兔,你在月球上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会永远留在月球上陪伴嫦娥姐姐,也等你们长大了来月球找我玩啊。”

“玉兔”永远地留在了月球上,“嫦娥姐姐”有了陪伴,然而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而是中国探月史迈出的坚实一步。在这里,脚踏实地的钻研和仰望星空的探索,相遇了。

而刚才那一段同时充满童趣和知识的对话发生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的现场。节目中,“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请来一位头顶金属“耳朵”、说话带有电子音的特别小助教,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位小助教就是通过AR虚拟技术打造出的虚拟“玉兔”形象,它的原型就是代表人类首次登上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的使者——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到月球背面之后,与“玉兔二号”面对面互拍了照片,照片中,在浩瀚宇宙和月球表面的广袤背景下,它们“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耀眼。照片一出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这是因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航天器,同时它们“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这面国旗从设想到“闪耀”,途中经历的曲折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月球上温差巨大,白天温度高达将近200摄氏度,夜晚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190多摄氏度,温差接近400多摄氏度,设备在高低温中都要保证运行良好。而且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层予以保护,“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就完全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之下。我们知道,身上的衣服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晾晒,就容易出现褪色的现象。为了让在月球背面的国旗不褪色,嫦娥团队通过环境模拟,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找到了适合制作国旗的材料和工艺,再进行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最终完美地在月球背面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对于国旗的研制,仅仅是“嫦娥四号”研制的一个小小缩影。整个探测器上有三百多台仪器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一个产品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仅出现一个小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顺利着陆后,一系列的勘探工作仍需要精准把控,以保证各项参数稳定、设备运行良好、任务能最终完成。作为世界首个登陆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着陆后便开始了月球探测的工作。“玉兔二号”每走过一片区域,都会用相机拍下地形地貌,同时用光谱和雷达分析土壤和岩石里的矿物成分。正是由于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大半年时间里,仅仅行走了200多米。不过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这200多米的“小脚印”将会在月球背面保留几十万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的“嫦娥人”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由于潮汐锁定的作用,经过长期演化,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趋于相同。我们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即它的正面。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登上月球背面又意味着什么?孙泽洲解释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但随着我们人类的繁衍生息,地球的资源在不断消耗,甚至有些资源已经匮乏。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宇宙中一些小天体上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在未来我们可能需要走出地球,将宇宙上的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造福于人类。而登上月球背面正是这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

 

而且,月球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地屏蔽掉来自地球的辐射和噪声,于是月球背面就成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一片净土。在月球背面,我们可以探测到在地球上无法探测到的宇宙信息,更好地了解宇宙。登上月球背面则打开了通往浩渺神秘宇宙的大门,使我们有一天登上更远的星球成为了可能。

 

嫦娥奔月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美丽神话,让这神话成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正是敢想敢做、辛勤付出的“嫦娥人”。2019年《开学第一课》舞台上,“嫦娥团队”集体亮相,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3岁。

 

正是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月球背面只是蕴含充满无限可能的开始,我们总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孙泽洲总设计师告诉我们,团队未来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孙总设计师也鼓励孩子们:“登陆火星的第一个宇航员,很可能就在在座的你们之中,为大家讲述火星第一课、木星第一课的也许就是电视机前的你们。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同学们,加油!”

 

 

任何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而在这个梦想之下,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我们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闪耀”在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代表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而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月背的五星红旗将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让航天梦飞翔在宇宙更远的地方。

05超帅!绕地球15圈捍卫国旗尊严!听爸爸讲打海盗的故事“我们很喜欢跟爸爸聊天,就是得在手机里。”“爸爸很喜欢给我们讲故事,我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大海的故事。”4岁的妹妹团团和5岁的姐姐圆圆,与爸爸相聚的时光屈指可数,她们总说,爸爸的家是在海上。

这位爸爸名叫严冬,是海口舰原副政委。他在海上的家,是舷号为171、被称为“中华神盾”的海口舰。入列14年来,海口舰“身披”五星红旗走过34万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15圈,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洲,多次击退武装海盗,保护了数百艘中外商船的安全。 

身为一名军人,严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同台,是他们五年间的第12次见面。孩子们总是希望爸爸能够陪伴在身边,但是当两个女儿和更多的同学们听完“打海盗”的故事,就从心底理解、佩服和尊敬这位了不起的爸爸。

 

在2019年《开学第一课》节目现场,严冬为我们讲述了海口舰在亚丁湾英勇驱离海盗的故事。从他慷慨激昂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在那遥远且辽阔的大海上,五星红旗依然飘扬,依然灿烂,依然为我们带来信仰和梦想。那是因为,有一群人忠诚地用生命守护着它。

 

2017年的9月30日,海口舰护送五艘远洋渔船行驶在亚丁湾上,自西向东向曼德海峡航行。这种渔船吨位小、干舷低、速度慢,而且还没有自卫的手段,是海盗们最喜欢劫持的目标之一。9月30日上午十点钟,光电部位突然报告:“左舷二十度,发现疑似海盗小艇,向我编队高速接近。”此时海口舰迅速调整位置,将渔船置于右舷,隔在了渔船和海盗小艇之间。同时,海口舰迅速向左前前出,驱离海盗。面对如此强大的威慑,海盗转向逃离了,但是没有一名官兵敢放松警惕,因为大家知道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打响。

 

下午一点,光电部位报告:“左舷、右舷还有后方各有两到三批疑似海盗小艇,向我编队高速驶来。”这些海盗小艇,都装备有火箭筒、自动步枪,一旦接近渔船,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海口舰迅速拉响了一级反海盗部署,不断地向海盗喊话:“这里是中国海军,这里是中国海军!请你立即远离,立即远离!”

 

同时,舰上的前、中、后段重机枪手迅速就位,一连串12.7毫米重机枪子弹,扫射在海面上,激起了朵朵的浪花。

海口舰火力非常凶猛,但是海盗并没有被立即击退,这些海盗不仅胆大妄为,而且狡猾异常。他们围着军舰和商船兜起了圈圈,打起了游击战,寻找空档,伺机靠近并企图劫持渔船。面对这种情况,海口舰派出的直升机凌空而起,迅速穿插到疑似海盗小艇和渔船之间,一时间爆震弹和信号弹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道流星,震慑海盗,不让他们靠近。

 

这样激烈的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傍晚太阳落山。将近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海口舰一共驱离了二十多艘疑似海盗小艇的冲击,保护了商船的安全。10月1日,正是国庆节,海口舰终于将五艘远洋渔船护送过了曼德海峡,进入了红海。在分航的时候,这些渔船打起了“感谢人民海军”的标语,还赠送给他们一面锦旗。海口舰和渔船一起在大海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在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猎猎飘扬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激动。”

 

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无数可爱的人始终在为人类和平与美好生活护航。在国旗下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也将不断培养坚强勇敢的精神,未来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光贡献自己的力量。严冬在节目中笑着说海口舰是他在海上的第二个家。几个月前,他从海口舰调任到长沙舰。在节目现场,我们也有幸通过连线,一睹长沙舰的风采。

 

歌唱祖国群星 - 百年爱国金曲珍藏版

严冬是千万人民海军的一员,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来保护百姓、守卫国家。他们用五星红旗赋予的力量锻炼自己、激励自己,又同时在蔚蓝大海上一次又一次捍卫五星红旗的尊严。当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庇佑下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时候,别忘记在蔚蓝的海洋上,同样飘扬着一抹坚毅的“中国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