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去都昌,一定不要忘了“云住”,也不要忘了“空远”。
“云住”在无花山,“空远”也在无花山。无花山岩石上有两处摩岩石刻,一处题“云住”,另一处题“空远”。
说到云住,不得不提云住书院,不得不说陈澔。陈澔,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早年的陈澔,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礼记集说》,《礼记集说》成了明朝永乐大典中礼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的“御定”教材,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晚年的陈澔创办了云住书院,又去了中国最大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当教授。
陈澔一生致力于礼学研究,不求闻达,隐居不仕,一生做学问,著书立说。他好学慎行,淡泊名利,他爱学生如家人,他不仅是一位大家,更是一代先贤和宗师。
陈澔,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江西都昌人。陈澔为朱熹四传弟子。元代至顺年间,陈澔在都昌创办了书院,取名为“经归书院”,又称“云住书院”。陈澔一生中两大贡献就是前半生读书写书著书立说,让《礼记集说》影响深远,后半生开办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元代教育家吴澄评价陈澔及《礼记集说》:“可谓善读书,其论《礼记集说》无可疵矣!”,使得《永乐大典》中《礼记》全部用了陈澔集说。可以想像,《礼记集说》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华夏之大,礼仪之邦,陈澔功不可没,云住书院留名青史。
云住书院就在无花山下,面向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背靠矶山,东南面是南山,东北面就是县城。三面环山,一面向湖。云住书院,曾经在无花山下辉煌过。这里曾经书声琅琅,这里曾经浩浩荡荡,这里经常云住的微笑,这里有过风风雨雨,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氛围。
陈澔为什么开办书院? 因为他父亲陈大猷也开办了一个书院,叫东斋书院,陈大猷号东斋,开庆元年的进士,陈大猷对《书》、《易》、《诗》、《礼》颇有研究,尤其精通于《礼》。陈澔就得到了他老爸的真传,一脉相承,一脉相袭,书香门第,书院世家。另外,都昌另外一个名人,南宋丞相江万里,就是陈大猷的外甥,与陈澔是表兄表弟的关系。
云住书院,是都昌存世时间最长的书院,也是影响最大的书院。毫不夸张的讲,陈澔对中国的儒文化立下了卓越贡献,都昌的黄灏、彭蠡、冯椅、曹彦约、江万里和陈澔一起,组成了朱熹理学的“都昌学派”,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无花山深处有书声,虽然没有开花但硕果累累。鄱阳湖畔书声琅琅,云住书院曾在无花山的史诗里,落落清欢念空远。从此,生活多了诗与远方。(丁会仁)
请输入验证码